• 月资讯量:28859

  • 今日资讯量:108

    • 在当地有店面 80平 找重庆地区 质量好的烤漆门木门厂家代理 可上样 -50-100平米
    • 目前销售防火门 想增加一项木门品牌代理 -50-100平米
    • 目前有个装修门市 想找一个性价比高的木门品牌 代理木门 上些样品 -50-100平米
    • 店面五六十平,新店,想找个木门品牌,然后还要做点金属推拉门。很多品牌这边都有,所以找可以昌平区可以做的品牌。-50-100平米
    • 现在有个门店做木门,打算再开一个,找合适的品牌。希望找北方的-面积待定
    • 开店很多年了,防盗门木门都有,想增加品牌。做木门的区域大概50平方。-50-100平米
    • 想开个门店,找合适的厂家-面积待定
    • 现在门店做软装的,楼下是窗帘壁纸等,二楼目前空着,大概80平方,想做木门墙板,找合适的品牌-50-100平米
    • 店面105平米,找有一定知名度,当地能加盟的品牌-100-150平米
    • 店面300平米,目前是做的家纺,想转型做木门,找适合的品牌,正在了解阶段-150平米以上
    首页> 新闻资讯> 详情

    探讨当前社区旧改店亏损背后有哪些原因及对策?

    2025-04-25

    编辑:xiaoss

    来源:家居最前瞻

    ■社区店产品及服务竞争力问题

    ■社区店态供应链中台的竞争力

    ■加盟品宣播传和影响力的问题

    社区旧改店

    本文简要探讨社区旧改盈利模式不明朗问题,分析产品服务、供应链选品、品宣传播等方面的原因。

    一是产品与服务竞争力:社区店产品与服务缺乏竞争力,直接影响进店率和转化率。

    二是供应链选品竞争力:影响转化成交率和成交率,后续的口碑播传率。

    1、需求差异:存量房用户需求与传统新装用户不同,需考虑质价比、颜价比、复购率及整体解决方案。

    2、单值问题:存量房局改旧改单值小且碎,部分供应商不愿承接。

    3、适配问题:传统产品不适配老龄化及智能化需求。

    三是品宣播传及影响力问题:多数品牌直营店不强,总部能力有限,构想做连锁加盟需先实现直营店盈利。

    社区店产品及服务竞争力问题

    社区旧改店

    过去一小段时间,在线下的走访座谈调研,和线上远程沟通交谈中,家居最前瞻发现,当前做社区旧改店,多数人的共性特点是当前的盈利模式不明朗,或者说,在过去好几年时间里,一直处在亏损状态,很痛苦。

    这种情况背后有很多的原因,结合当前情况,如果简化梳理,也可以归纳为三类问题,未来一定还会有其他的场景化问题,这里先拆析这三类情况:

    第一个可能最重要的是,当前社区店态的产品和服务在社区店场景下,终端竞争力的问题,包括最重要的经营毛利的问题。

    这一个话题,聊了至少三个月以上,目前有几个认知:

    一是开社区家装局改单店赚钱多少的认知问题。

    当前,99%都是在30-100平方,另外1%是欧派、贝壳链家有超过150-300平方。

    不少人都想着开一个店就要快速回本赚钱,开一店就要一年赚到三五十万,这很难实现。

    更大的可能性是,布局3-5个社区店态,一个店盈利8-12万,几个店下来能够实现三五十万的毛利或净利。

    说的直白点,家居建材不是高科技、高投入产品,回不到以前供不应求的美好年代。家居建材经过2020-现在的线上化直播、渠道扁平化后,利润空间也透明化了。

    所以,这个认知或许要改变。观念变了,经营心态才能变。

    开年至今,笔者看到有几个本地化装企,开店节奏已改为3个店以上的布局了。

    二是社区店态从单品类跨入小整装的问题。

    当前在社区终端,能够看到不同的品类品牌先后都做过社区店的布局和运营。

    但更多是家居建陶卫浴厂商的卖货思维,而小部分是社区用户思维导向。

    比如,你我去走访定制家具门店,它一定主推的是定制家具为主打造的社区门店,这是定制家具的社区店干法。

    同样地,走访门窗社区店,无论5万元开一个社区店,还是门窗快闪店模式,大都是花园阳台、阳光房、客厅出阳台这三类,这是门窗社区店的干法。

    社区服务,也是传统家居卖场店有的上门量尺、聊定制、聊卫浴、聊门窗,聊厨电家电维修,这是当前的服务。

    还有一些这个品牌操盘手跟我讲,社区旧改店嘛,这个东西很多年前卫浴厂商就搞过啊。

    我秒懂他的意思,这不是什么新物种、新店态,无非就是在社区就近多开了一个零售店而已。无非是把门店位置移动了,从传统卖场店移动到社区店,产品和服务其实没任何变化嘛。

    其实,细心的你仔细想一想,传统家居卖场店,其实也不再是单品类、多品类的天下,我在过去五年的文章中常聊到,卖窗帘、卖护墙板、卖吊顶的厂商越来越少了,家居家装已经向着整家、整装趋向走。

    这带来两种结果:

    社区旧改店

    一是卖整家、整装套餐的,用免费或半买半送的方式,把窗帘、吊顶干掉了。更何况,线上化以后,做整装模式的,把消费者更关心的、家装工序更早期的部品,净利润从原来的30-50%,砍到了5%-10%。

    二是信息茧房被打破,家装用户也向着懒人经济发展,一站式购齐、拎包入住成为趋势和主流。消费者能够在一个店搞定所有家装,能够在线上比质比价,就不会傻傻地多个品类、多个店一一去看选挑。

    所以,以单品类和多品类呈现的社区店,怎么应对?

    以上还是第一层级,第二层级是社区店产品组合问题:

    不同区域、不同社区有不同用户画像及具象化需求,而不是社区连锁店厂家,还用标准化、统一化的产品和服务去套用。

    具体方式方法,关注公众号,待后续线下沙龙、线上直播再细化展开探讨具体化干法及产品及服务组合方法。

    社区店态供应链中台的竞争力

    社区旧改店

    第二个,主要是因为供应链的选品竞争力问题。

    传统大部分的家居家装产品其实是做新装用户的需求,但现在的家居家装消费主推,更多是存量房用户,是线上化已经对家居家装要求透明化消费的用户群体,是希望花小钱装品质家、品味家的用户群体。

    所以,存量房场景下的用户群体,跟传统的家装供应链相比较,需求层级和需求明细点,都是不一样的。

    以前,更多考虑销售前期,用产品功能、价格和品牌力搞定。

    现在不仅要考虑颜价比、性价比、质价比,还要考虑到交付之后的用户满意度和口碑转介率等等问题。

    以前多少家居厂商,尤其是家装公司,很少考虑产品和服务的复购率问题,所以,家居最前瞻咨询团队在全国各地终端调研中,会发现多少家装公司的设计师,对各部品的性能、品质和品控、质保,是不了解、不太懂,甚至是不懂的,但是不影响签单、拿提成。

    现在把店开在社区,再沿袭以前的干法?能行吗。

    要做好现有存量房用户的供应链选品、品控和售后服务,不仅要保证后期的瓷砖、木地板、橱衣柜、护墙板、木门、门窗等九大主材的品质及安装,更要保障做好前期硬装施工解决好基底的水路、电路、防水施工和瓷砖胶、墙面涂刷等工序。

    因为如果防水施工做得不好,那橱柜即便是用不锈钢的,墙面也一样会泡水受潮、泛碱,导致用户满意度不好。

    同样地,这也只是解决了供应链中台的第一层面而已。具体干法内容、细节多,关注公众号。也待后续线下沙龙、线上直播再细化展开互动分享。

    何况,还有存量房、老龄化时代的新问题、新情况,比如适老化需求。

    加盟品宣播传和影响力的问题第三点,简要提一下,有关于社区旧改、局改店,无论做区域化还是全国加盟,如果做品宣播传和影响力的问题。

    无论线上线下,家居最前瞻已经不止N次听到说,某某品牌是割韭菜的做法啊,开那么多的店,能存活盈利吗?不能存活盈利为什么做全国连锁加盟?

    如果是在2024年以前,我多少有共鸣。但这两年随着越来越多的调研及走访、座谈后,笔者不这样认为。

    你看,从2025年以来,随着社区旧改店受到高度关注,越来越多人加入进来后,很大一部分区域化社区店,开始羡慕并提问,怎么搞好自有社区加盟店态的品牌声量呢?这是观念转变第一点。

    同时,对社区加盟本部来说,自有媒体发声省心省力省钱,但也伴随着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。

    在公司体系内和外部媒体品牌声量发声的投放上,主要是终端消费者、意向加盟商的体验感、接受度,以此反推公司自媒体和第三方媒体之间的发声占比问题,比如六四或七三开。

    第二点,为什么做了好几年的区域化深耕,甚至做了直营社区店,但还是没有解决盈利问题,反而出现亏损、部分门店关停缩减问题?甚至有的已经开始全面转向把直营改为加盟的模式。

    第三点,功夫在诗外,其实无论传统家居卖场店,还是现在社区旧改旧改店,至今还没有哪一个品牌的直营店是做的非常牛逼的,是做得最优秀的。

    既然如此,为什么要痴迷于理想化状态,以区域深耕、全面直营为社区店态布局的基本方针?

    过去这么多年,在团队、机制、主动营销、广告......等多个方面都引领行业的欧派家居,最牛逼、最厉害的都不是广州直营分公司体系,尚品体系也没有验证出直营体系始终能引领全国多年的可复制经验。

    反过来说,干社区旧改店,总部团队有没有足够强大的团队及机制,有没有足够多且长期的资金投入,有没有一直强大的交付能力呢?

    如果没有,赛马机制,或许好过全仓押注直营。